
企业概要
匠心铸就经典,独特创造永恒。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打造行业标杆!
厂房设备
专心专注所以专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安防监控、车载等高精度光学系统

机械设备
光学冷加工、光学镜头组立、光学仪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机械设备
现有光学冷加工设备300余台,其中包括:球面铣磨机、各类精磨机、各类抛光机、磨边机、半自动超声波清洗机、真空镀膜机、等

机械设备
拥有一批在外资光电行业(如厦门玉品、东莞新旭、中山及南京长明、句容益进、苏州乙太等)工作达8-13年之久的高级技术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面对市场高品质的产品需求,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机械设备
现有光学冷加工设备300余台,其中包括:球面铣磨机、各类精磨机、各类抛光机、磨边机、半自动超声波清洗机、真空镀膜机、等

机械设备
镜片、镜头测量仪器20余台,其中包括奥林巴斯干涉仪、富士干涉仪、奥林巴斯分光仪、全自动中心偏差测量仪、高低温测试仪、振动试验机、UV-3P、三次元、各类透过式及反射式偏芯仪等

机械设备
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效率、创造性极强的生产研发团队,我们将以优良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
产品中心
发扬创新、求实的精神,用一流的设备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我们愿与国内外同行、客户密切合作、共同发展、共创双赢
新闻资讯
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效率、创造性极强的生产研发团队,我们将以优良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
-
2021-10-21
光学冷加工工艺简介摘要:光学冷加工行业主要生产光学元器件,为光学仪器、光电子图像信息处理产品等的下游行业提供镜片、镜头等光学元件,在整个产业链构成中处于生产半成品的中间环节。光学冷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对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 1.光学冷加工发展现状 我国光学冷加工加工技术,虽然有较长历史但具有完整的生产工艺是在1950年以后。光学冷加工工艺在1950年之前虽然已有所采用,但完整性不足。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光学行业各方面人士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工工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本世纪初,我国光学制造业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已形成了很强的生产能力,并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光学制造能力已达到每年可达五亿件以上。我国光学冷加工的能力在国际上应当是名列前茅的,但我们的生产工艺却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大批量生产高精度元件。 (2)不能制造高精度的特种光学零件。 究其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如下: (1)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精度及速度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2)执行工艺规程不够。 (3)没有专门工艺研究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单位。 (4)暂未形成相关的行业法规。 在国际光电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趋势下,世界范围内的光学冷加工产能均大规模向中国转移。目前中国的元件制造商主要给亚洲的光电产品制造商配套生产为主。 国内的传统光学加工企业抓住机遇,向现代光学加工企业转型。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积极合作,国内企业凭借制造成本优势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拉动光学冷加工行业进入一轮高速成长的景气循环,中国大陆成为继中国台湾之后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光学冷加工产能承接地和聚集地。 国内光学元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下: (1)国内企业凭借制造成本优势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2)国家大幅增加了对光学元器件及光电应用的技术研发与投入。 (3)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积极合作,国内的传统光学加工企业抓住机遇,向现代光学加工企业转型。 (4)不少产品的国内市场主要份额已被中国厂家所占据并保持较大数量的出口。 以上这些都为中国光学元件产业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国内光学元件产业发展势头强硬,但同时有着阻碍产业发展的因素: (1)企业群体庞大,但规模小而分散。 (2)高端技术难以达到,而传统光学元件产业竞争激烈,利润低而微薄。 (3)工艺技术、核心材料、关键器件与生产设备4个关键因素落后。 (4)在产业布局上,目前国内光学产业大部分仍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规?;南低撑涮子氩?,部分重要的器件与材料依旧需要进口。 (5)光电企业与研究院所相互独立,难以取得相互支持的有利效应。 2.光学零件加工的工艺流程 光学零件加工的工艺流程随加工方式不同而异。光学零件的加工方式主要有两类:传统(古典)加工工艺和机械化加工工艺,中小批量主要以传统加工工艺为主。传统工艺的特点主要有: (1)使用散粒磨料及通用机床,以轮廓成形法对光学玻璃进行研磨加工。操作中以松香柏油粘结胶为主进行粘结上盘。先用金刚砂对零件进行粗磨与精磨,然后使用松香柏油抛光模与抛光粉(主要是氧化铈)对零件进行抛光加工。影响工艺的因素多而易变,加工精度可变性也大,通常是几个波长数量级。高精度者可达几百分之一波长数量级。 (2)手工操作量大,工序多,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对机床精度,工夹磨具要求不那么苛刻,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精度变化大的加工工艺采用。 传统加工工艺过程,以一个透镜为例,先后依次经过以下一些工序: (1)毛坯加工。包括按光学零件图选择合适的块料,切割整平、划分、胶条、滚圆开球面。 (2)粗磨加工。使表面粗糙度及球面半径符合细磨要求。传统工艺中粗磨是单件进行的。一般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工厂中,粗磨车间往往包括毛坯加工。 (3)上盘:粗磨之后,经清洗,将一个个透镜毛坯按同半径组合成盘。即依靠粘结胶把分散的透镜固定在球形粘结膜上,应注意的是成盘时要使每一个透镜毛坯的被加工面都处于同一半径的球面上。 (4)细磨抛光工序。在加工第一表面时,细磨到抛光过程中一般是不需拆盘的,即一次一盘完成。操作中,先使用粒度依次变细的三至四道金钢砂将被加工面研磨到抛光要求的表面粗糙度,然后清洗,进行抛光。抛光是用一定半径的抛光模加抛光粉进行。一面加工完毕后,涂上?;つ?,翻面再进行上盘。细磨抛光加工第二表面。 (5)定心磨边工序。透镜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光轴和定位轴偏离(称为偏心)。定心磨边的任务是消除偏心,并使侧圆柱面径向尺寸达到装配要求。传统工艺的磨边常在光学定心磨边机上进行。 (6)镀膜工序,对表面有透光要求的透镜,要加镀增透膜。球面反射镜要镀反射膜。有的还要镀其它性质的薄膜,依使用要求由设计决定。 (7)胶合工序。对成象质量要求较高的镜头,往往采用几块透镜胶合而成。胶合应在镀膜以后进行。 以上这些工艺过程可简略表示如下: 选料——切割——整平——胶条——滚圆——开球面——粗磨球面——上盘——细磨——抛光——下盘; 第二面上盘——细磨——抛光——下盘——定心磨边——镀膜——镜片胶合。 3.结束语 本文对我国光学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进行简要的总结,并提出一套适合中小批量光学产品生产的工艺要求。对中小批量光学镜片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2020-01-10
光学高清是怎样炼成的?酷乐视X5解读近年来,智能电视盒子、曲面电视、无屏电视、激光投影等概念以及产品的推出,让消费者的视觉需求进一步提高,面对需求,在智能微投领域,酷乐视率先提出了“光学高清”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直接关系到微投本身的投影清晰度。?乐视在这款微型投影产品的研发上着重对光学结构设计进行了改进,同时在材质上试用了一些新材料,最终的上市机型,从物理光学层面避免了普通公模光机投影产品的行业积弊,解决了“聚焦不良、热失焦,调焦不准”等常见的投影问题,对产品的画质也有所提升?! 〉谝恢兀?0片镧系光学玻璃镜片 酷乐视X5采用10片造价昂贵的镧系光学玻璃镜片光学镜头,由于其高折射率、高透过率、低色散等特性,被广泛运用在专业级单反镜头之上,在微型投影机产品中比较少见,能提供更好的光学解像力,从而有效解决投影“虚焦“、”热失焦“问题。?10片镧系光学玻璃镜片? 第二重:全金属镜筒 酷乐视X5采用全金属打造光学镜头筒身,能够很好的抑制因机器内部温度升高而产生的热应力,减少筒身膨胀,从而进一步解决“热失焦“问题?! 〉谌兀壕鼙渌俚鹘够埂 】崂质覺5创造性的将蜗轮蜗杆机构植入投影机身,数倍的加大了调焦行程,使得酷乐视X5投影机的调焦行程达到了3圈,有效保证了投影画面清晰度。 -
2019-12-20
光学制造行业硝烟四起,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光学材料、元件、镜头组件到整机仪器生产领域,光学制造的上中下游产品呈现出各异的市场现状,整条产业链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光学材料:新一代光学元件来势汹汹光学材料是用于光学实验和光学仪器中的具有一定光学性质和功能的材料的统称。目前,光学材料的种类多达几十种:无色光学玻璃和有色光学玻璃,红外光学材料,光学晶体,光学石英玻璃,人造光学石英晶体,微晶玻璃,光学塑料,光学纤维,航空有机玻璃,乳白漫射玻璃以及有关液体材料等。其中光学玻璃在成像元件中使用得最多。???由于现代光学工业同电子工业、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光电子技术、光子技术、电子工业技术在光学制造上的应用,突破了在光学元件和光学加工行业中的传统观念,目前,非球面、衍射光学元件、用超高精密薄膜技术加工的WDM波分复用器件、用新一代光刻设备制造的超高精度光学元件等主导着新一代光学元件的主流。???镜头组件:全球市场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随着电子科学、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光学镜头的应用范围不断向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安防监控摄像机、车载可视系统、智能家居和航拍无人机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众多光学成像领域渗透。尤其是2000年以来,通讯网络及互联网等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凭借此类庞大的下游市场需求发展成为全球光学镜头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010年我国光学镜头行业产量约11.82亿个,到2014年我国光学镜头行业产量达到了22.25亿个。 -
2019-12-06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作为中国摄影器材界的见证者,我们总是需要关注当下,并遥望未来。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摄影器材行业的主要消费国,已经随着摄影爱好者群体的快速增长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一些品牌把重量级镜头在P&E上进行国际首发可以看出,更多的国际厂商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以求在国际行业环境整体低迷的今天寻找到新的突破口。而此时,我们自己又在做些什么呢??·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国内最大的器材展会P&E结束后,一直想把几日的见闻结合一年以来的各方面消息整理起来,探讨其中关系。这次的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目前器材行业的现状:一方面国际厂商-特别是一些小众品牌已经举步维艰;一方面国内配件器材则在爆发式增长。这令人看到了一丝中国影像器材界的曙光,但黎明前的黑是最可怕的,此时思考大家如何坚持到天明则是媒体与业界的共同责任。我们能否捱到阳光普照的那一天呢????脚架、包作为纯结构(没有电子与光学成分)的产品,是中国器材目前的优势所在,我们低廉的人工费用、规?;纳?、深厚的OEM经验,让我们的产品已经抢占了一片高地。而业界并不可以满足于此,因为此类产品相对开发简单、缺乏核心技术,如无提高只能永远做核心厂商的附庸。所幸的是此次展会,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技术上的提高,比如闪光灯又比如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话题——滤镜......?·国货终于开始有些技术含量了-滤镜大爆炸???今天的主角是国货,刚才说到国货在技术层次上的提高具体所指什么呢,我先来列举下,脚架方面一些品牌的专利结构开始在国外获设计大奖,闪光灯方面终于在过去的一年里在TTL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国际品牌抗衡的1/8000s高速同步,马上引闪也跟上了这个速度,而滤镜则更是到了一个极速的增长点。